“醫(yī)生,我想好了,我就做介入手術,我接受不到腸道改道!”這是患者王大爺來就診說的第一句話。
看著略顯激動的王大爺,我們也一臉懵:“老爺子,您別著急,慢慢說,您到底得的什么部位的腸道腫瘤?”
“我不知道,反正我肯定是遭了!我就只想做介入,一個屎袋子掛腰桿上哪個受得了!還有,莫給我屋頭人說哈,我一個都沒說!”
詳細詢問病史后,才曉得退休干部王大爺因為愛飲酒長期受痔瘡困擾,俗話“十男九痔”,對于大便帶血,他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因為要去外地帶孫子,按兒子兒媳要求,做了一個全面的體檢。其他檢查都還好,可腫瘤標志物CEA比正常值高了一倍有余。王大爺網(wǎng)上一頓搜索自學之后,再結合自己的日常癥狀:血便!偶爾便秘!這是妥妥的腸癌?。〗o自己“確診”后,懷揣網(wǎng)上學來的醫(yī)學知識,掛了門診,想用介入的方法來解決自己的腸道的惡性腫瘤。
醫(yī)生了解清楚王大爺病史后趕緊安慰道:“老爺子,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腫瘤!”
今天,中醫(yī)妹就給大家做個小科普,講講腫瘤標志物和腫瘤的關系。

什么是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TM)是指在腫瘤的發(fā)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所產(chǎn)生的或者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chǎn)生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zhì),包括蛋白質(zhì)、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chǎn)物等。王大爺做的CEA是一種多糖蛋白復合物,主要存在于直腸、結腸癌組織和胚胎腸黏膜上。CEA作為一種廣譜的腫瘤標志物,與消化道惡性腫瘤,如結腸直腸癌、胰腺癌、胃癌、食管癌、膽囊癌等發(fā)病密切相關,也與肺癌、乳腺癌、甲狀腺髓樣癌等消化道外惡性腫瘤發(fā)病存在密切關系。當患者出現(xiàn)某些癥狀,且血清CEA濃度升高 5~10倍,則要高度懷疑是否存在腫瘤。
什么叫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和靈敏度?
如果一種腫瘤標記物的特異性很高,那么它就能夠很好地將腫瘤患者與非腫瘤患者區(qū)分開來,這樣就可以減少誤診的可能性。如果一種腫瘤標記物的敏感性很高,那么它就能夠很好地發(fā)現(xiàn)腫瘤患者,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在實際應用中,提高腫瘤標記物檢查的敏感性可能會導致其特異性降低,反之亦然。因此,選擇合適的臨界值和腫瘤標記物非常重要。
如何選擇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查?
腫瘤標志物的血清水平通常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消退、復發(fā)等具有相關性,具體進行哪些腫瘤標志物檢查,需要根結合性別、年齡以及家族史等來選擇。
比如:35歲以上的女性需要定期進行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50歲以上人群需要定期做胃癌或直腸癌篩查,50歲以上男性需要定期做前列腺癌篩查,絕經(jīng)晚的女性需要定期做子宮內(nèi)膜癌或卵巢癌篩查,長期抽煙的人群需要定期做肺癌的篩查等。
腫瘤標志物升高就一定是得了腫瘤嗎?
并不是。
由于炎癥或良性腫瘤也會導致一些腫瘤標志物出現(xiàn)輕度的增高,所以腫瘤標志物并不是診斷腫瘤的絕對證據(jù)。如果某項腫瘤標志物增高,提示可能患某種腫瘤的風險增加了。但是,如果某項腫瘤標志物檢查結果超過正常上限兩倍及以上,或呈持續(xù)性增高趨勢,就要引起高度重視,需要進一步做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以排查是否存在腫瘤。
在此病例中,要診斷王大爺是否患上大腸癌,首先需要檢測大腸癌的主要腫瘤標志物CEA和CA199是否異常增高。在日常檢測中,大腸癌患者CEA和CA199增高的比例達40%~60%,但仍有一半左右患者腫瘤標志物并不會升高。因此,要達到大腸癌早期診斷目的,還需進行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既可進行息肉或早期微小癌灶切除,又可對可疑病灶進行活檢,是目前提高大腸癌早期診斷率最有效的手段。所以,不能僅憑血液檢查中的腫瘤標志物指標來判斷是否有患上大腸癌,還需配合結腸鏡檢查進行診斷。
聽了醫(yī)生的解釋之后,王大爺終于松了一口氣,趕緊預約了腸鏡檢查,最終的病理結果提示為普通息肉。結合檢查結果,老人家在我院進行痔瘡手術,同時聽從醫(yī)生建議,終于決心開始戒酒。
醫(yī)學指導:腫瘤介入科 李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