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已經(jīng)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罹患癌癥,每8秒有1人被確診癌癥。中國人一生患癌的風險高達25%。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接近一半的癌癥可以預防,1/3的癌癥可以通過篩查早期發(fā)現(xiàn),從而獲得治愈的機會。因此,科學的預防和篩查尤為重要!
根據(jù)研究表明,中國45.2%的癌癥死亡歸因于行為、飲食、代謝、環(huán)境和感染方面的23種潛在可改變因素。每個人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癌癥篩查,降低自身癌癥患病風險。
今天這一期主要給大家介紹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腸癌的篩查與預防。

1.肺癌

高危對象
年齡>40歲,至少合并以下1項危險因素者:
1、吸煙≥20年包*,其中包括吸煙時間不足15年者;
2、被動吸煙者;
3、有職業(yè)暴露史(石棉、鈹、鈾、氫等接觸者)者;
4、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者。
*年包:指每天吸煙多少包乘以持續(xù)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續(xù)20年或每天2包持續(xù)10年。
篩查建議
1、對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LDCT*篩查。建議盡可能使用64排或以上多排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CT掃描以后,根據(jù)病灶具體情況(形態(tài)、大小、邊界等特征),建議至??漆t(yī)院咨詢下一步診療計劃;
2、若檢出肺內結節(jié),根據(jù)結節(jié)不同特征:磨玻璃、亞實性、實性結節(jié)或多發(fā)結節(jié)的具體情況進行LDCT復查;
3、根據(jù)國情和效能及我國人群特征,不推薦PET/CT作為人群肺癌篩查的方法。
*LDCT:低劑量螺旋CT
預防建議
1、建議戒煙;
2、對于有職業(yè)暴露危險的應做好防護措施;
3、注意避免室內空氣污染,比如被動吸煙、明火燃煤取暖、接觸油煙等;
4、大氣嚴重污染時,避免外出和鍛煉;
5、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要及時規(guī)范地進行治療。
2.肝癌

高危對象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下列任一人群:
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2、有肝癌家族史者;
3、血吸蟲、酒精性、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藥物性肝損患者;
5、遺傳性代謝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糖原貯積病、遲發(fā)性皮膚卟啉癥、酪氨酸血癥等;
6、白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7、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
篩查建議
1、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
2、聯(lián)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檢查,每6個月篩查1次。
預防建議
1、接種乙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盡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復制;
3、戒酒或減少飲酒;
4、清淡飲食,減少油膩食物攝入;
5、避免發(fā)霉食物的攝入。
3.胃癌

高危對象
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對象:
1、60歲以上;
2、中重度萎縮性胃炎;
3、慢性胃潰瘍;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皺褶征;
6、良性疾病術后殘胃(術后10年)
7、胃癌術后殘胃(術后6~12月);
8、幽門螺桿菌感染;
9、明確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惡性貧血者;
11、腸化生;
12、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 HNPCC)家族史。
篩查建議
年齡>40歲有腹痛、腹脹、反酸、燒心等上腹部不適癥狀,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息肉、殘胃、胃巨大皺褶征、慢性胃潰瘍和胃上皮異型增生等病變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對象,應根據(jù)醫(yī)師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
預防建議
1、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不暴飲暴食;
2、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
3、減少食用生冷、辛辣、過熱、過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鹽食物;
4、戒煙;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減壓。
4.食管癌

高危對象
年齡>40歲,并符合下列任一危險因素者:
1、來自我國食管癌高發(fā)區(qū)(我國食管癌發(fā)病最密集的區(qū)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側,尤以磁縣為著,在秦嶺、大別山、川北、閩粵、蘇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對集中的高發(fā)區(qū));
2、有上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反酸、進食不適等;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煙、重度飲酒、超重、喜食燙食或患頭頸部、呼吸道鱗癌等:
6、患有胃食管反流病 (GERD);
7、有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
篩查建議
食管癌高危人群
1、普通內鏡檢查,每2年1次;
2、內鏡檢查病理學檢查結果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年1次內鏡檢查;
3、內鏡檢查病理學檢查結果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1次內鏡檢查。
預防建議
1、不吸煙或戒煙;
2、少量飲酒或不飲酒;
3、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
4、增強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5、不食用燙食,不飲用燙水。
5.大腸癌

高危對象
1、45歲以上無癥狀人群;
2、40歲以上有2周肛腸癥狀*的人群;
3、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大腸癌手術后的人群;
5、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
6、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7、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20歲。
*2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xù)2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污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 * “遺傳性大腸癌”詳見后面表格“家族遺傳性大腸癌”
篩查建議
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篩查:
(1)大腸癌篩查從45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1次大便隱血(FOBT)檢查,每10年1次腸鏡,直到75歲;
(2)76-85歲,體健者、預期壽命在10年以上者,可繼續(xù)維持篩查;
(3)85歲以上,不推薦繼續(xù)篩查;
2、符合6的“大腸癌家族史”直系親屬篩查。
(1)有1位一級親屬明確患有高級別腺瘤或癌(發(fā)病年齡小于60歲)、2位及以上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任意發(fā)病年齡)者,40歲開始(或比家族最小發(fā)病者發(fā)病年齡小10歲開始)篩查,每年1次FOBT檢查,每5年1次腸鏡檢查;
(2)有一級親屬家族史的高危對象(僅1位,旦發(fā)病年齡高于60歲):40歲開始篩查,每年1次FOBT檢查,每10年1次腸鏡檢查;
3、符合7的“遺傳性大腸癌”直系親屬篩查:
(1)遺傳咨詢:
(2)風險評估和基因檢測;
(3)從20歲(或比直系親屬中最年輕的患者小10歲時)開始篩查,每1-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
4、關于篩查方法推薦:
(1)糞便隱血檢測+問卷調查是篩查主要手段,證據(jù)充分;
(2)血液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于提高篩查準確度,價格較昂貴;
(3)有條件者,可聯(lián)合糞便和血液方法進行篩查。
預防建議
1、運動可有效降低腫瘤發(fā)生風險,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的發(fā)生風險,具體使用須咨詢醫(yī)生;
4、戒煙,避免煙草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遺傳性大腸癌
遺傳性大腸癌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家族中存在遺傳基因突變攜帶者。
與遺傳性大腸癌相關的疾病與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