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在最后的沖刺階段,中醫(yī)妹兒了解到,有不少考生和家長受困于大考臨近的氣氛,出現心情煩躁、情緒異常及睡眠障礙等問題。這些問題指向的情緒就是——焦慮。
焦慮癥是精神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包括三大核心癥狀:
▲對現實事物的過分擔心;
▲精神運動性異常,表現為坐立不安、來回踱步等;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不明原因的心悸胸悶、汗出、胃腸不適、尿頻等。
其實,在迎接人生的重要關口時,焦慮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適當的焦慮可以帶來良好的心理應激,給予心靈成長,提升學習動力;過度的焦慮,往往具有更深層次的內因。
作為學生,需要正確認識焦慮,找到自身焦慮的來源;作為父母師長,也要理解學生的焦慮情緒,提供積極有效的建議,從根本上緩解焦慮。
了解焦慮情緒
焦慮是人類為了生存而保留下來的大腦生理機制。在遠古時代,人類與野獸共存,焦慮和恐懼感會讓人保持警覺,從而快速反應、逃避危險、保護自身。隨著人類進化,對生存有益的這種功能就被保存了下來。

大考在即,焦慮情緒是出于大腦對我們的一種保護,它并不是一件壞事。
1908年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基思(Robert Yerkes)和約翰·多德森(John Dodson)通過實驗發(fā)現,當受試者過于警覺或過于放松時,他們的表現都會受到影響。表現水平隨著認知的喚醒而增加,但只會增加到某個固定的點,一旦超過,表現就會下降,呈“倒U”形。這就是著名的葉杜二氏法則,它體現了壓力水平與表現水平之間的關系。

人的最佳狀態(tài),與任務的難易程度也存在關聯,體現到考試中就是,題目越簡單,心理壓力大,越能產生良好動力,考出好成績;在復雜困難的題目面前,心理壓力越小越能考出好成績??傊?,焦慮水平高,不見得就是壞事,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是機遇。
但如果出現了失眠、心慌等軀體化癥狀,就存在過度焦慮,說明你內心需要被覺察,被關愛。
過度焦慮的原因一般來源于下面三種情況:
▲對焦慮的焦慮
▲對未來的焦慮
▲對關系的焦慮
對焦慮的焦慮
你有過這種經歷嗎?
反復告訴自己不要想某件事,反而會更加克制不住地去想,這種效應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矛盾處理”,也叫“白熊效應”,由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提出。如果反復提醒自己“不要想”“不要焦慮”,認為自己的焦慮狀態(tài)會導致考試失利,拼命去壓制這種感受,可能會更加焦躁不安。
因此,接納自己的情緒,允許焦慮、緊張心態(tài)存在,接受自己不完美,也接受自己犯錯,不要把過多的能量消耗在情緒調節(jié)上。焦慮不是問題,拒絕焦慮才是問題。
對未來的焦慮
對高考結果的過度擔心,也是造成恐慌的原因之一。人會本能地提前對重大事情進行預判,從而得到連貫性推論。高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對我們的人生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的孩子會悲觀地想:我考不上好的大學,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買不起房子,也找不到好的對象,沒有幸福,養(yǎng)不活自己養(yǎng)不了家人,沒有住的地方,連饅頭都買不起……從而出現對自己的評價過低,更是負向的心理暗示。

那么,試著把目光放長一點呢?高考只是人生的其中一站,高考得利與否,并不能左右你的人生呀。

在焦慮的認知行為治療中,多重環(huán)節(jié)技術是把整個發(fā)展過程區(qū)分為若干個環(huán)節(jié),討論每個環(huán)節(jié)發(fā)展的可能性方向和需要的條件,討論這個環(huán)節(jié)做什么能夠讓事情向自己期望的方向發(fā)展。當對未來恐懼時,看到自己有很多努力的空間,可以極大改善無力感和失控感。
專注當下,享受為未來奮斗的這個過程吧。無論結果如何,問心無愧就好。
對關系的焦慮
高考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次考試,對于家庭關系而言是一次考驗。瑞典心理學家維蕾娜?卡斯特說:“重要的焦慮多源自關系。很多孩子考試焦慮,其實他們擔心的不是考試,而是害怕得不到父母的認可?!?/p>
大多數家長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幸福,并不是“你優(yōu)秀我才愛你”。如果父母讓孩子感受到,不論你是否優(yōu)秀,無論考得好不好,我們都一如既往的愛你,孩子的焦慮情緒會得到極大改善,重拾信心。作為家長,要修煉自身,孩子傾訴內心的時候不做過多評價或導向。孩子脾氣最大的時候,其實也是最脆弱無助的時候,以傾聽和陪伴為主,看見、理解并接納,允許孩子的情緒自由流動。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他背負的是自己的人生,不是爸媽的,更不是家族的。只有輕裝上陣才能奔赴河山,活出自己的樣子。
如何緩解焦慮?
最后,中醫(yī)妹兒給大家奉上兩條緩解焦慮的小建議吧:
▲實行二八原則大部分時間(八份)給學習,留一部分(兩份)給自己,保證時間和空間的留白。思考、整理、冥想、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解壓方式,讓情緒流動,去釋放積累的壓力。
▲學會轉移注意力心慌意亂時可以先深呼吸,傾聽自己的內心,給自己一點時間,待情緒平穩(wěn)后再從手邊簡單的事情做起,慢慢轉移注意力。最后沖刺階段,以查漏補缺為主,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

焦慮從來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相反,它是我們正視自己、收獲成長的好機會。感到焦慮再正常不過,但如果真的無法安撫自己的焦慮情緒,影響到了正常學習和生活,也請及時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