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風病人的頻頻出現(xiàn)使得人們開始關注心房纖顫了。在房顫的治療方案里常出現(xiàn)一個熱門話題,叫“左心耳封堵”。但很多人想知道什么是左心耳封堵?堵什么?今天跟著中醫(yī)妹一起來看看這個病案。
近日,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省中醫(yī)院)心血管二科謝文主任團隊成功為一例“房顫”患者進行了“極簡式”微創(chuàng)左心耳封堵術,為一位腦梗后的房顫患者解除了再次中風的后顧之憂。
患者長期患有房顫,經過詳細檢查和病情評估,患者符合手術指征,充分溝通討論后,謝文帶領心臟介入團隊縝密研究了手術方案,為患者實施了“極簡式”微創(chuàng)左心耳封堵術。
手術在全麻下進行,時程約2小時,患者術后夸贊:現(xiàn)在手術太先進了,睡了一覺手術就做好了,做了手術,心里終于踏實了,我再也不用擔心中風了。此次患者出院后,心內二科進行隨訪復查,恢復良好,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效果十分滿意。

什么是心房纖顫?
心房纖顫又稱“心房纖維顫動”,簡稱房顫,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房顫就是心房肌細胞各自為政,各自顫抖,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步調一致的規(guī)律收縮,這樣的結果就相當于心房肌沒有收縮!
房顫有什么危害呢?
除了影響心功能,加重或誘發(fā)心衰以外,房顫最大的威脅是栓塞事件!
研究表示,60%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合并心房顫動的心源性血栓來自左心耳,91%非瓣膜性房顫造成的中風是由左心耳內血栓導致。左心耳的口雖小,腔卻大,所以里面容易長血栓。房顫病人中,九成以上血栓與左心耳息息相關,是導致中風的罪魁禍首。左心耳位于左心房前下方,從外面看是一個凸起的囊袋,從里面看是一個“窟窿”,相當于一個盲端,平時具備正常的收縮功能,不會對心臟造成影響,但當房顫等情況發(fā)生,血流在左心房里不規(guī)則流動時,小的血栓顆粒容易墜積到左心房,堆積形成大塊的血栓,如果血壓增高或者心跳加快血栓容易從左心耳里“逃”出來,順著血液循環(huán)流出,腦血管位于心臟的上方且相互連通,最容易堵塞腦血管導致中風腦梗。
如何預防房顫相關中風?
第一種是口服抗凝治療,但是目前有不少患者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服用抗凝藥,或者不愿意長期服用抗凝藥。因此目前,左心耳封堵的是預防房顫中風最佳的辦法。
另一種方法是左心耳封堵。左心耳封堵預防腦梗的原因在于房顫病人中90%-100%的血栓都來自于左心房中的左心耳,在采用封堵器的堵住左心耳后,無需長期服用口服抗凝藥,達到預防中風的目的。

目前在成熟的心臟中心,左心耳封堵術的成功率達98.5%,安全性達97.7%,預防栓塞的有效性達98.9%。中風導致的醫(yī)療資源消耗大幅度增長,治療房顫,預防中風,刻不容緩。左心耳封堵術為房顫中風提供了新選擇。

心血管二科謝文教授介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