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站立、重體力勞動之后,你是否經常會感覺到雙腿脹痛、瘙癢、容易抽筋?當你出現這些癥狀時,可能是靜脈曲張已經找上門了。

一、什么是靜脈曲張
現代醫(yī)學的靜脈曲張,中醫(yī)又名“筋瘤”,是以筋脈色紫,盤曲突起,狀如蚯蚓,形成團塊為主要表現的淺表靜脈病變,歸屬于周圍血管外科常見疾病。

中醫(yī)對筋瘤認識久遠,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其相關記載。晉代皇甫謐《針灸甲乙經》首提“筋瘤”之病名,后至明清時期,醫(yī)家對筋瘤之認識日臻完善,形成完整的辨證論治體系。

靜脈曲張早期表現為肢體酸脹不適、淺靜脈迂曲成團,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皮膚瘙癢、色素沉著、脫屑甚至反復潰瘍不愈合。

二、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
中醫(yī)認為本病病因是長期從事站立負重工作,勞倦傷氣,下肢脈絡瘀滯不暢。病機是氣滯血瘀,筋脈縱橫,血瘀于下,結成筋瘤,肌膚長期失養(yǎng),郁久化熱,熱壅肉腐而致。
現代外科認為下肢靜脈曲張的根本病因是靜脈壁薄弱和瓣膜功能不全以及靜脈壓增高等,而遺傳、高齡、久站或久坐、吸煙均為下肢靜脈曲張的危險因素。其發(fā)病機制是病變靜脈周圍組織的微循環(huán)由于靜脈壓增高而發(fā)生障礙,引起營養(yǎng)不良,導致纖維細胞的增生。
1、工作原因:從事重體力勞動時,腹壓的增高使下腔靜脈暫時性或間斷性受壓,影響下肢靜脈血的回流,從而導致靜脈曲張。
2、生活習慣:靜脈曲張的形成還可能與長期站立行走、肥胖等因素有關。
3、先天問題:血管壁單薄是下肢靜脈曲張最常出現的原因,有的人先天血管發(fā)育不全,容易使血液聚集在下肢。

因此,該疾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長期站立或者重體力勞動者,如醫(yī)護人員、教師、售貨員、交警等。此外,懷孕、便秘、肥胖等都會加重下肢的負擔,導致下肢靜脈壓力增高,也容易發(fā)生下肢靜脈曲張。

三、中醫(yī)治療靜脈曲張的辦法
1、中藥內服
中醫(yī)辨證一般多屬于勞倦傷氣、氣滯血瘀及寒濕凝聚證,中藥內服多用補陽還五湯、補中益氣湯、活血散淤湯、暖肝煎和當歸四逆湯、清肝蘆薈丸合黃連阿膠湯,中成藥如大活絡丸、補中益氣丸。
2、中藥外治
中醫(yī)外治法主要包括熏洗和外敷,適用于本病引發(fā)的濕疹、潰瘍等兼癥。對于局部紅腫者,選玉露膏或如意金黃散調麻油外敷;局部條索較硬者,可用紫草消腫膏外敷;合并濕瘡者,宜選用青黛膏外涂患處。
3、針灸
一般以火針、針刺放血,及針藥合用和梅花針叩打體表陽性區(qū)等多種方式治療,以刺激皮膚經絡、平衡陰陽,針灸可選擇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4、中藥足浴
中藥足浴法是在溫熱的作用下,使中藥配方的有效成分滲入皮膚,被足部毛細血管吸收,從而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

四、如何有效防治靜脈曲張
1、適量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huán)
適當進行腿部運動,步行、慢跑、游泳、騎單車等都有助強化小腿肌肉,促進腿部血液循環(huán),尤其是對于久站、久坐者,最好定時進行適當的運動,慢走、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抬高腿部 穿彈力襪
抬高雙腿可幫助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也可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穿戴醫(yī)用彈力襪,彈力襪的壓力能改善和預防靜脈曲張。


3、戒煙減重 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吸煙可導致血液黏滯度改變,血液變粘稠,易淤積。此外,過重的體重壓在腿上也可能會造成腿部靜脈回流不暢,使靜脈擴張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