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走陽明與厥陰,獨于血分見知音。
拐傷杖撲能除痛,止散肌膚更衛(wèi)心。
內服濁淤胥蕩滌,外敷腫毒總銷沉。
人參形似功堪并,甘苦兼溫不換金。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異等,故稱人參三七,為藥中之最珍貴者”。三七所含的三七總皂苷含量超過了人參,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領先于人參,因此堪稱“金不換”,被現(xiàn)代中藥藥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三七特指三七根部,是三七全株中藥用價值較高的部分。
下面就讓藥師傅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三七:
三七是中藥里的明星藥材,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滋補強壯的功效,同時還有抗疲勞、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現(xiàn)代應用在上消化道出血、腦血栓、高膽固醇血癥、肝炎等疾病上。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微苦,溫。歸肝、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用法與用量】3 ~9g;研粉吞服,一次1 ~3g。外用適量。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生熟三七用處各不同


1.生三七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或研細粉使用。
2.熟三七 取凈三七,打碎,分開大小塊,用食油炸至表面棕黃色,取出,瀝去油,放涼,研細粉?;蛉∪?,洗凈,蒸透,取出,及時切片,干燥。
傳統(tǒng)中醫(yī)里三七有生消熟補之說。生三七用以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偏勝,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會導致出血的特點,對于出血兼有瘀滯者尤為適宜。用于各種出血證及跌打損傷,和心血管疾病。可內服也可以外用。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較弱而力偏滋補,補氣補血,多用于產(chǎn)后、術后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患者。
如何購買三七
很多朋友買過三七,那您知道什么叫三七頭數(shù)?為何三七要講頭數(shù)?怎樣判定三七的質量呢?
所謂三七頭數(shù),指的是每500克中包含的同等重量的三七個數(shù)。20頭代表20個同等重量的三七總重量達到500克,每個三七約25克;60頭代表60個同等重量的三七總重量達到500克,每個三七約8.3克。
頭數(shù)越少,三七個頭越大,質量越好,價格就越高;
頭數(shù)越多,三七個頭越小,質量要差一些。
三七以根粗壯、體重、質地堅實、表面光滑、斷面灰綠或黃綠色,味道苦而回甜之味濃厚者為佳。
三七使用禁忌
三七雖好,卻不是隨時想吃就能吃的。以下幾種情況就不能服用:
1.三七不宜與蠶豆、魚類以及冷酸食物一起食用,因為這些食物會導致身體對三七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效果大大減少。
2.風熱感冒不宜服用,因為三七性溫,若風熱感冒服用會導致感冒加重。感冒初期大部分情況下應清宣透邪散氣,三七兼有補益扶正的效果,會導致閉門留寇,感冒纏綿難愈。
3.月經(jīng)期間不能服用,三七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若月經(jīng)期間盲目服用,有導致出血過多的風險。特殊情況需由醫(yī)生辯證,在其指導下正確使用。
4.懷孕期間不能服用三七粉,因為三七有強大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導致胎兒流產(chǎn)的風險。
5.三七在服用過程中效果再好也不能超劑量服用。一般每天服用三七的總量為3~9克,可分為2~3次使用,單次1~3克為宜。
錯誤觀念:由于三七有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市面上盲目地認為吃三七粉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沒有副作用。甚至有些得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想吃中藥,只想吃點三七粉治病,這肯定是不行的。中藥治病講究配伍,根據(jù)藥性的四氣五味,結合病癥配伍使用,單一的一味中藥是無法滿足臨床治病需要的,甚至會使病癥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延誤病情。所以三七粉不能盲目地長期吃,還是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合理服用。
供稿:藥劑科
編輯:閆譯兮
校對:張慧
審稿:王鈞冬